电热片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电热片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从“天台上的操场”看中国当代建筑的应变

发布时间:2022-04-22 10:15:08 阅读: 来源:电热片厂家
从“天台上的操场”看中国当代建筑的应变

网易家居讯9月1号是全国各大学校开学的日子。这一天,一个建在“天台上的操场”也同期登上了各大新闻媒体的头条。

《天台上的操场》登上各大媒体的头条

这个操场位于浙江省天台县赤城街道第二小学的教学楼顶。这一充满智慧的概念缘于场地极为有限的用地面积将200米的标准跑道放置在屋顶上,从而为学校在地面上赢得了额外的3000平方米的公共空间。据了解,这一做法在全国尚属首例。项目曝光后,引发国内热议不断,大家的评论既有赞扬也有质疑,有网友惊叹着这个大胆的建筑设计,不过多数网友则感叹民校的用地实在紧张,网友们同时也为孩子的安全感到担心。9月3号,《天台上的操场》登上了《纽约时报》。

担任学校教学楼设计的是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这是一批由80后年轻设计师组成的团队。

项目负责人阮昊—80后的城市变革者

阮昊是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的创立人,谈起事务所的名字“零壹”,他说,我们为什么叫零壹城市,很简单,从零开始,一鸣惊人,我们看待任适用于情侣h5模版
何事物都要从零开始,抱着一种归零的心态不要有任何的先见,要不停地反问自己,为什么不可以那样,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如今,这个85后阳光大男孩可以说真的是做到了“一鸣惊人”。

阮昊曾作为2012年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者王澍教授的助手任教于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并在此期间担任哈佛大学建筑系系主任PrestonScottCohen教授事务所的中国区项目总负责人。期间阮昊负责了太原美术馆、鄂尔多斯住宅等一系列项目,这些项目过程为阮昊带来了爆发性的成长。回国后的他,立志要做中国城市更新最有力的革新者,通过自己精彩的设计方案来提出新的解决城市与生活问题的模式与方法。《天台上的操场》正是阮昊在当代中国建筑与城市发展过程中,挑战现有法则,批判性的适应并改良建筑环境的一次大胆尝试。我们也在他身上看到了新一代建筑师的才华与锋芒。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EMG大石馆主办《应变》展

目前,这个设计方案代表中国参加了有“艺术(艺术装修效果图)的奥林匹克”之称的“第14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应变——中国的建筑和变化》。据了解,《应变——中国的修改难度小h5模版
建筑和变化》作为2014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官方展览单位之一,旨在关注中国建筑师如何协调社会条件、客户和资金等变量下的限制。作为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官方认可的唯一中国民间机构,展览主办方EMGdotART雅伦格意大利文化艺术基金会邀请了MarinoFolin及MovingCities担任展览策展人,展览近期在EMG威尼斯大石·馆——禅宫展出,这座16世纪家族老宅最近由中国源计划建筑事务所翻修完成。

《应变》对于中国建筑师以及他们的作品与所处的环境而言如同一面镜子;而对外界来说,则是一个聚焦中国当下建筑行业演化的镜头。展览借助模型、摄影和视频等形式,跨越几代中国建筑师,力图展现这个发展中的职业的真实状况。除阮昊外,另同时推出何健翔、蒋滢、王硕、张轲、赵扬、陈浩如、华黎、李晓东、童明、祝晓峰、李烨、大舍建筑等当代优秀作品。

手绘插画风格h5模版

中国当代社会环境下建筑的应变

展览主办方为雅伦格集团旗下的雅伦格文化艺术基金会,坐落于威尼斯禅宫,是首个由中国民营企业创立,并且在威尼斯核心区拥有永久性展厅和总部空间的文化艺术基金会。我们采访了基金会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李家豪先生关于《应变》展的项目选择,他说,我们选的都是非常有中国特点的,这些项目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产权不确定、资金不够、时间很紧,工艺水平又差,业主各个方面的要求不一样,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会选择放弃,坚持下来的人很少,也很难。我们选择了坚持下来,并做出让大家公认的作品项目。因为他们诠释了中国当代建筑及建筑从业者的发展应变。

翻开《应变——中国的建筑和变化》展的宣传画册,我们可以详细地看到12个应变作品。其中除了阮昊的天台县赤城二小学,还有例如王硕的《水塔展廊(改造》,将城市过去遗留至今的老结构做改造,找到将其与当代生活相融合的应变方式。又例如祝晓峰的《华鑫中心》,不打破六棵樟脑树的长势,通过建筑的建造,让树木和建筑更加聚集,让建筑好似漂浮在绿树之中,让自然与人类更好的融合。展览作品还有许多,街道路面、茶儿胡同、猪圈、美术馆、客栈等等,不同的项目无一不包含着当代社会环己基下的建筑师对于中国发展过程中解决社会矛盾的新方式的探索,对于中国城市革新的勇气以及对于城市生活和空间的人文关怀。

正如雅伦格文化艺术基金会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李家豪先生所说,建筑是应变“雪崩”之后的幸存者,应变可能是一种中国建造文化的普遍现象。通过应变,“不明确的中国建筑特征”得以存活。我们也特别感恩雅伦格文化艺术基金会对于《应变——中国的建筑和变化》展的支持,让中国当代优秀的建筑师的作品、思想和人汇聚在一起,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新生代建筑师在一个个创意建筑项目背后不为人知的辛苦,以及与各种条件的斗争与妥协。他们也是中国建筑的希望和未来。

相关知识

从“天台上的操场”看中国当代建筑的应变2013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发展战略国际高端论坛热衷于收藏的老者和他天台上的生活从居然之家版图看中国家居卖场的发展从美国家具业大环境看中国家具制造何去何从杨大明访谈当代建筑,请不要成为历史的尘埃从达芬奇事件看中国品牌管理危机中国建筑梦•寻找中国好建筑科普论坛中国当代十大建筑出炉建筑文化成专家热议焦点骏豪•中央公园广场喜获“中国当代十大建筑”大奖

本文来自家居装修知识网从“天台上的操场”看中国当代建筑的应变